日期:2025-07-14 14:41:50
在佛山,医疗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商业博弈,而是千万市民可感可知的温暖承诺。近年来,这座制造业大市,以建设全省首个委市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抓手,用一系列扎实举措破解资源均衡难题配资股票最新行情,让优质医疗服务扎根基层、覆盖全域,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检验的健康答卷。
院校携手|让好医生留在老百姓身边
佛山坚持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开放理念,根据市高水平医院优势专科,有针对性选择相应优势学科的医学院进行合作,打造各具特色的强专科、综合高水平医院,打通医院与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医教研产全链条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,促进医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和科研转化突破拓展。
三甲医院与“双一流”高校强强联合,如市一医院携手南方科技大学,充分发挥自身临床优势,与高校科研动能深度耦合,全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。
专科医院与行业特色高校精准配对,如市妇幼保健院与广东医科大学聚焦妇幼健康全周期,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闭环。
基层医疗集团与本土高校在地融合,如大沥医疗集团与佛山大学共建直属附属医院,将高校学科资源植入基层医疗网络。
全市36家三级医院与22所高校深度合作共建附属医院,既筑牢了区域医疗高地,更培育了冲击医学高峰的潜力赛道。市一医院形成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,市妇幼保健院一年新增8个省级以上专科,学科实现从规模增长向内涵提升跨越。
三级联动|让优质医疗资源跟着需求走
佛山构建的 "市优、区强、镇活、村稳" 整合型医疗体系,正在让 "大病不出市、小病不出镇" 成为现实。2024年,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超9000万人次,同比增长约9%;医院次均门诊费用、次均住院费用连续三年下降,且绝大多数医院实现医疗盈余,彰显了效率与公益的良性平衡。
做优市级,确保“重大疾病在市域内解决”。新医改以来,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累计超1000亿元,其中“十四五”期间年均超百亿元。全市36家三级医院,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;1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引领优势集群,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。这份实力让 95% 的住院患者选择留在本地,更吸引超15 万外地患者慕名而来。异地疑难危重病例收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,这不是靠壁垒,而是靠实力赢得的信任。
做强区级,确保“一般病在区内解决”。通过“区属市管、镇属区管”改革,保持公立医院属地投入责任不变,高明、三水医院交由市一医院、市中医院管理,市级优质资源深度植入,快速补齐了区域医疗短板,促进区级龙头医院发展“换挡提速”。2014-2023年佛山医院类机构增加42家,近年来多家市直医院在中心城区外新建院区,有效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,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利。
近年来,我市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,图为市一医院专家在高明为市民开展公益义诊活动。 通讯员 吴剑 摄
做稳镇村级,确保“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”。市财政每年专项投入,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“换装升级”。目前,全市超60%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卫生院)达国家能力推荐标准,超80%镇街都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。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基层诊疗量占比达优于国家和省水平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
六医融合|让健康服务覆盖人生每一站
佛山创新开展“六医融合”,将医疗服务阵地前移,覆盖至婴幼儿、学生、企业职工、老人等重点人群,打造城市健共体,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,推动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3.6岁,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6.7%,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至0.7‰,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6.0/10万,均优于全省、全国平均水平,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。
医育融合,实施托育一体化管理,通过信息化技术联通保健机构和托育机构,将“家长带孩子到保健院上门保健”优化为“保健院联合托育机构集中提供服务”,降低多方成本,提高效益。
医校融合,打通卫健、教育部门权责边界,将校医室纳入基层健共体管理,拓宽了校医职业发展空间,又实现学生日常保健和常见病诊治在校内一站式完成,减轻了学校和家长负担。
医企融合,基层健共体通过共建、托管厂医室及云诊室等形式,为企业员工靠前提供常见病诊疗及慢性病、职业健康防管治服务,有效保障职工健康权益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
医养融合,汇聚医保家庭病床护理补贴、民政养老床位补贴等政策资源,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闲置业务用房,为社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医养结合服务,使老年人少得病、不得大病。顺德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。
均安镇“医养结合”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点可以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。莫胜娜 摄
医产融合,医院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、应用场景,产业创新反哺医疗技术升级,双向赋能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培育。2024年,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,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近20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。
医防融合,整合镇域医疗资源,打造基层健共体,实现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服务一体化,基层“三师”队伍(医师、护师、药师)不断壮大,“五高共管”(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尿酸、高体重)稳步推进。肝炎早防早治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,已实现全市五区省级及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。
社会办医|让公立民营各展所长
在佛山的医疗版图上,公立医院与民营机构相得益彰,让群众有了更多选择。复星禅诚医院连续8年位居全国非公医院竞争力榜首,美的集团投资 100 亿元建设的和祐医院,作为湾区首个拥有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的机构,以公益定价打破“民营即高价”的刻板印象。
近年来,佛山公立医院与民营机构发展相得益彰,为群众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。图为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内,专家团队正在为患者开展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。 通讯员 陈琳 摄
政府的精准引导让社会办医行稳致远。佛山提前做好规划布局,鼓励社会办医在眼科、口腔、康复等医疗服务短缺的专科领域实现错位发展,填补医疗服务空白。不断优化社会办医准入流程,简化审批手续,例如南海区通过审批联席会议破解消防、用地难题,顺德区专人对接保障重点项目落地,为社会办医提供了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发展环境。
截至2024年底,佛山市民营医院近100家,床位总数超1.2万张,总诊疗量、出院人次、手术人次呈明显增长态势,民营医院在佛山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,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
佛山医疗没有“暗战”,不搞花架子,只做实文章。在这里,每一家医院的扩建、每一次技术的升级、每一项服务的优化,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:让每个市民在最近的距离,获得最需要的健康守护。
这,就是佛山医疗写给千万市民的答卷。
来源:佛山+
配资股票最新行情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